西红柿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忘却的记忆 > 忘却的记忆 [5]全文阅读

石惊天冒雨赶到县里,先去了姨夫家。

姨夫对他一番关心之后向他透露:“上级决定;“整风”结束之后,从农村知识青年中选拔一批“四清工作队员”,属于“借调干部”。”

当干部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。这个好消息像春雷,强烈地震撼着石惊天每一根神经。他清楚的知道,只有跳出农村,成为国家干部,才有资格成为姨夫的乘龙快婿,才能出人投地。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岂肯错过,便暗暗下定决心,要在整风会上不失时机地积极表现,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。为成为借调干部创造条件。

“整风”就是整顿工作作风,思想作风,生活作风。

工作作风、思想作风比较抽象,而生活作风却能落到实处,也是最敏感的话题,除了衣、食、住、行,就是搞不搞腐化,也就是搞不搞女人。

整风会有个模式:“抓两头,带中间。”就是狠抓坏的典型与好的典型,带动中间人群。从而促使干部工作、思想、生活作风迅速转变。

会议的第一天就抓了个坏典型。某单位一对男女小青年谈对象,控制不住情绪干了那事,当场被人抓获。男的开除厂籍,女的留厂察看。

石惊天跟月儿也干了那事。他越发地揣揣不安,似乎那青年被开除就是他的下场。一旦东窗事发,姨夫会怎样看他?姨妈会怎样怨他?表妹会怎样恨他?

他跟月儿确确实实搞了腐化。他的党票、工作、前途、事业,统统都付之东流,还要背负一个道德败坏的罪名,在农村劳动改造一辈子,永无出头之日。

庆幸地是现在他手中握有月儿的衣裳。这是证据,也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
虽然他推断月儿会保持沉默,却仍担心万一。既是万分之一的可能,对于他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冒险。任其事态演变,吉凶难料。检举揭发,争取主动,势必会把月儿推向罪恶的深渊,他一时还下不了这个恨心。

是消极等待?是主动进攻?还他实难择决。心里就像堵了一团麻,剪不断,理还乱,一抹愁云挂在了脸上。

尽管会上他细心听讲,认真理解,力求全部领会上级精神。小组会上,他争先恐后踊跃发言,努力表现。然而,遗憾的是他回村两个来月,并没做出什么成绩,也没有什么模范事例标榜自己。他虽是位数不多的高中生,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空洞的理论毕竟苍白无力。华丽严谨的措辞,慷慨激昂的态度丝毫增加不了他的色彩与信心。尤其他心中有鬼,自顾不遐,腐化二字像影子一样缠扰着他。夜里时常从梦中惊醒,失魂落魄,大汗淋漓。情绪低沉,萎靡不振,深陷于迷茫之中,惶惶不可终日。

在万般无奈一筹莫展之时,他想到姨夫。

姨夫是县委组织部长,无论社会经验,社会知识,分析、判断、认识能力都远胜于他人。又有一定的权利与地位,是县里举足轻重的人物。只有姨夫能帮他摆脱困境,他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。晚饭后,他来到姨夫家。

表妹不在家,跟姨夫、姨妈一番寒喧之后,他渐渐把话引入正题。

他把自己跟月儿的事移植到别人身上,婉转地说给姨夫听。既像无意地聊天。又像有意地讨教。

姨夫毕竟阅历丰富通晓世事,他从石惊天那谈话的方式、口吻、表情,看出了他真正的意图。用一种即肯定又摸棱两可的语气:小天,你在说自己吧。

他见自己的小聪明被姨夫一语点破,拘谨地苦苦一笑,就编了个弥天大慌。说月儿如何调戏他,并脱光衣服胁迫,他坚决不从,现有月儿衣服为证。

他说这番话时,一脸委屈,满眼泪花,哽哽噎噎,欲罢还休。那种压抑,那股愤怒,那份逼真,连这位久经世故,老道干练的组织部长也坚信不疑,不住地感慨:好!很好!你就是当今的柳下惠。没有辜负我对你的培养,我的心血没有白费。

在姨夫的授意下,在整风会上,石惊天慷慨激昂地向党交红心,献忠心,表决心,大意凛然地泯灭了他最后的那一点良心。

县委当机决定,对于石惊天的典形模范事迹全县通报表扬,并派出工作队专项打击月儿坪这股歪风邪气。

整风会结束了。石惊天回到村里,与他同行的还有县工作队。

工作队伙同村干、民兵直奔月儿家。几个熊彪大汉不由分说地给月儿脖子挂上一串早已准备好的破鞋。胸前一个大纸牌子,上写:“大破鞋”三个字,由民兵押解着 “游街”示众。

山里没有“街“,只有坑凹不平的乡间土路和曲曲弯弯的村巷。人们围着这”大破鞋”叱责、唾骂、呜嗷喊叫。那股狂热与冲动不亚于异教徒聚众闹事。一时间,西红柿,臭鸡蛋,土坷拉,飞蝗般向月儿袭来。不知是谁一剪刀就把月儿那两根大辫子沿头皮剪下来。她披散着长短不齐的一头乱发,男不男,女不女,像耍猴一样被人们牵过来拖过去。

月儿精神恍惚,神志迷离,她确实被革命的铁拳砸得灵魂出壳。只觉天昏地暗,头蹄倒悬,山没了棱,人没了形。昏昏噩噩地像如同一具行尸走肉,被一帮人押解着,推搡着,游斗示众了四邻八村。

石惊天就在这一帮人之中。他一脸正气,道貌安然,震臂高呼着革命口号。由于他的革命行动——检举揭发,才抓住了这个“大破鞋”。他成为全县的典范,学习的样板。此刻,他绝对代表着正义与真理,是革命与楷模的化身。

月儿在游斗示众的当天夜里就吊死在村边的老槐树上。她“自绝于人民”,也就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。

自从月儿吊死在这树上,这钟就慢慢地就变哑了,也破碎了。树叉上至今还挂着半拉破钟,灰头土脸,锈迹斑斑。随着时间地流逝,这深埋于人们心底的往事也逐渐地被淡忘了。

光阴荏苒,岁月悠悠。一晃40过去了,那棵老槐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村边。树杆上长满紫褐色的苔藓,几根干瘪的枝叉吃力地挣扎着伸向天空。稀疏枯黄的叶片在微风中瑟瑟地抖动,诉说着往夕的故事。(未完待续)